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
昌昌古跡位於秘魯北部,最輝煌的歲月是在600年前,當時它是美洲大陸最大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土建築城市。城市裡有上萬座建築,街道像迷宮一樣縱橫交錯,有些建築高達10米。宮殿和廟宇的屋頂四周有精心製作的浮雕,有的長達百米。儘管水資源匱乏,昌昌曾經是個極其富饒的城市。而現在水卻成為一個威脅——暴雨正在慢慢地衝走這座25平方公里的古城。 昌昌古跡位於太平洋海岸,是奇穆文明(Chimúcivilization)的首都。奇穆文明大約始於公元850年,消亡於1470年。土城城區是帝國的權力中心,帝國從厄瓜多爾南部延伸到秘魯中部,綿延1000多公里。15世紀時城市的居民達 6萬人,大部分是工人,服務於極權君主,還有高級手藝人和神父。那是個嚴格的世襲等級社會:奇穆神話說,太陽用三個蛋創造了人類,金蛋孵出了統治者,銀蛋孵出了統治者的妻子,銅蛋孵出的是大眾。 土城建在世界上最荒涼的海岸沙漠上,當地的年降雨量不到3毫米。但是昌昌的田野和花園卻生長很好,這得歸功於一套非常複雜的引水渠和水井。大約公元1000年,旱災和地殼運動導致當地水表面下降。奇穆的統治者推出一個從80公里以北的其卡瑪河(Chicama river)引水的大膽計劃。專家認為奇穆文明是新大陸第一個真正的工程社會,當年所採用的技術直到19世紀後期才被歐洲和北美所了解。奇穆人沒有書面語言來記錄測量數據和詳細的設計藍圖,但他們卻能夠在兩山山谷間的山麓上精密測量和建造一個規模巨大的水渠。水渠的建造者最終還是被地殼運動挫敗。大約公元 1300年,他們完全放棄了這個工程。 不穩定的水源給農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奇穆卻仍然可以依賴大海的恩惠。洋流把營養豐富的海水推到海洋表面,促成了世界上最豐富的海洋生物聚居區。奇穆人視食物為上帝賦予他們的最現實的愛,事實上,他們屋頂浮雕最普通的圖案是魚、貝殼類和軟體類,以及飛翔的眾多海鳥組成的拼圖。 1470年,印加人征服了這個城市,昌昌的光榮歲月到此為止。印加人攻破奇穆帝國,把許多昌昌的工匠帶去他們自己的首都。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到達這裡時,這個城市已經基本上廢棄了。據記載很多墻和建築附件上都有貴重金屬裝飾。西班牙人組織的礦產公司,取走了凡是他們能找到的金子和銀子,昌昌被徹底掠奪。 從此它就完全被交到了老天手上。奇穆統治時期,大部分對昌昌的損害都來自風暴,大概每25年到50年發生一次。現在風暴發生越來越頻繁,全球變暖導致了更極端的乾旱和暴雨,昌昌的侵蝕迅速而不可制止。秘魯國家文化研究所努力維護這個遺址,城市各地立起了保護棚,有些浮雕被蒸餾水和仙人掌汁溶液加固,另外一些被照下來,然後蓋上把它們保護起來,遊客可以通過有照片的屏風知道下面的浮雕是什麼樣子。可是風暴和雨還在不停地下,昌昌終將一步步從建築變成泥土。
西班牙文,台灣西班牙文化協會暨拉丁美洲文化協會西班牙語推廣
espan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